先審後播?NCC?:內容監管與言論自由
前言 在先前談過的 無職轉生 爭議,在中國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尤其是 bilibili( 簡稱 B 站 ) 這個影音串流網站,許多人檢舉其上所謂 " 不當內容 " 。這樣的風波也引起了政府的關注,在今年 3 月 16 日,中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起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範圍不只限定於 B 站,而是包含了大部分的內容製播,這也是中國政府第一次制定正式的廣播電視法。 為何需要內容監管 ? 現代媒體影響力增強,就算是民主國家,也會著手制訂管制媒體的法律。但這樣對內容進行控管是否合理 ? 新聞自由或言論自由並不是一項可以無限上綱的權利,需透過適當的規範才能發揮其作用,因此國家會制訂相關監管的法律,在針對媒體與內容製播的方面,其可能包含對於假新聞的打擊、媒體近用權的維持、未成年人的保護機制等等,這些規範都可能涉及對內容的審查。例如 NCC 駁回 中天新聞台 的換照,其理由是 中天 多次違規,而內控機制失靈,持有人介入新聞製播等因素。由於今日的主題並非 中天 換照一事,所與關於其政治因素介入,檢驗標準明確性等問題,先暫且不提。 內容監管是否合理 ? 今日先將問題聚焦在 : 政府對內容進行監管是否合理 ? 在現況下,多數國家的媒體有所謂的「媒體自律」的概念,例如會成立自律委員會保持新聞製播的品質,這樣的機制是在保持媒體自主性與獨立性的前提下,對媒體影響的監督機制。但媒體自律在本質上依然是媒體倫理的一環,其約束力並不一定,也因此國家有時會透過法律、主管機關等方式,對其進行內容監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的作法 中國政府是如何進行監管的呢 ? 先從中國政府對內容管制的作法原則說起,這邊以 广电剧总局部署调度重点题材电视剧播出工作 為例,其中提及的加強劇目管理,「 ... 剧目要严格落实播前审查,重播重审制度。」,那麼問題就是什麼樣的內容會通過審查,此時就要回到 广播电视法 的相關規範。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相較其他國家有些不太一樣的地方。首先是價值觀被訂定在法律中,總則提及「 ...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制定本法 」,因此在對內容進行監管時, 可以依照政府所訂定的價值觀進行審查,而媒體串聯不同意見聲音的功能被消除了。 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