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0的文章

《那就唱歌吧》:轉型正義與台灣社會的對談

《那就唱歌吧》 : 轉型正義與台灣社會的對談 full edition # 海島演劇 # 那就唱歌吧 # 轉型正義 # 心得向 文中較多個人觀點 # 爭議性 觀看前請保持和平包容友善 原先預計能在段考後趕出一篇週記,終究失敗了阿 接續上文所談到台灣自身的轉型正義問題,現在主流討論圍繞著兩個主軸,分別是國民黨版本的民主轉型已完成論調,與民進黨的過去錯誤未彌補主張。 以下所述的「現行的轉型正義」將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 簡稱促轉會 ) 的理念方向與所執行的作為」為定義,向下探討不同論述下此定義的異同是非離合。 現況下執行的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大致上拆解成兩個部分,其一是關於人的部分,所謂的「加害者名單」便是這部分的釐清;另一部份是關於財產的部分,「不當黨產」便是在這個部分斡旋。而現行的轉型正義多聚焦於對財產方面的討論。 對人 台灣社會現行的轉型正義較少觸碰此區域,甚至可以說幾乎是避開了有關這個部分的事項。我認為原因大致有兩項,其一是對人的轉型正義其實和清算幾乎相同,要如何認定有罪之人與作為的刑度也牽涉到了許多爭議;其二是現在許多舊時代的人物仍然在現代具有影響力,冀望他們對過去的作為負責在實際面上的執行是非常困難的,也容易落入為削減對方政治影響力的惡鬥角力。 對財產 目前的轉型正義多在這方面運作,其具體上主要是追討所謂的不當黨產,定義上為「 自 1945 年 8 月 15 日 日本二戰投降 算起,政黨的財產如果不是來自於黨員繳的 黨費 、 政治獻金 、 政黨補助金 及衍生利息,則推定為「不當黨產」」 ,近年的不當黨產委員會便是在處理這方面的事項。對財產的追討也引發了不少爭議,首先由於符合定義的政黨只有國民黨,此情況下轉型正義是否成為針對單一政治勢力的鬥爭 ? 接下來由於這樣的追討除了是對過去不當得利,也包含為了現在政黨在財產方面的公平競爭,不會因為歷史淵源而在競選經費等方面產生不公平的問題,但這樣的追討就結果面來看似乎是民進黨在對國民黨進行打擊,希望削弱在財產的影響力;另外不當認定方面也有許多的爭議,例如許多原國營企業或被認定的附隨組織,在現代被追回以前時代的所得導致經營問題等。 民主轉型已經完成,轉型正義乃政治 迫害 在這類論述的立場大多都不支持現況下的轉型正義運作方式,認為它既無轉型亦無正義,只...

《那就唱歌吧》:一瞬間的直覺與轉型正義

  《那就唱歌吧》 : 一瞬間的直覺與轉型正義 # 海島演劇 # 那就唱歌吧 # 心得向 文中較多個人觀點 懺悔 這星期四雄中有幸邀請到了 海島演劇 演出《那就唱歌吧》,但令人惋惜的是,班上同學似乎不甚期待這次表演,討論著等等要睡午覺或玩手機之類的,而表演過程中也時常有些笑鬧聲,有時我也沒有克制住加入了他們的談論,最後會場內呈現了一種心不在焉的狀況。個人認為造成這樣的結果對表演劇團很是抱歉,我自己也對沒有完全專注在表演上有些可惜。 故事背景 蔡焜霖,一名經歷過日本時代與台灣光復的台灣人,單純的讀著書,到區公所工作,過著平凡的生活,卻在熱心幫助陌生人後被銬上送往彰化憲兵隊,從此人生的故事徹底改變。 下意識與遲疑的瞬間 如故事背景所述,這齣戲主要展現了白色恐怖受害者的境況,其描寫之深入與刻苦令人動容,從人生大半歲月乃至生命都葬送在莫須有之中。我了解到了表演中所想表達的受害者的痛苦與悲憤,也認同他們所想傳達的價值,但在劇結束的最後,在主角感念被政府害死的朋友、現代台灣社會的轉型後,台上演員彷彿打破第四道牆,吶喊的向觀眾詢問 : 「比起以前那個社會,我們現在是不是更進步了 ? 」 ( 註 1) ,此時我非常直覺且激昂的認同湧上心頭,隨後現場碰裂出如雷的掌聲,我也一同鼔掌並感到肯定。但掌心互相拍擊數下後,我遲疑了,我突然覺得我不該如此不經思考的就斬釘截鐵給出一個是或否的答案,我認為這個問題不該如此淺薄。 為何遲疑 思考的縝密 我在意識到這個問題打破第四道牆的瞬間,我幾乎馬上就同意了他們的觀點。在前面所做的劇情塑造與情感營造使我立刻就覺得這個問題是肯定的。但這樣直接的判斷真的好嗎 ? 我十分認同的一個行動宗旨是 : 冷靜,不要立刻就下定結論。但在戲劇的情緒與觀眾的掌聲之中我沒有 / 也來不及思考這個問題,就給出了直接的回答。這讓我有些害怕,我在過去是否也在情緒渲染下下意識的下定了結論而不知情,認為某種答案就是真理而沒有細於琢磨。 融入與慢思的矛盾 對我來說,沉浸在戲劇之中是件享受的事情;戲劇中給出具有深度的問題也富有意趣,但 冷靜下來思考問題 這件事情本質上是種出戲,抽離了情緒便離開了戲劇本身;但如果順應劇情思考問題,卻又會進入創作者所設定的框架 ( 就算作者無意如此 ) 。亦或者面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