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3的文章

Geocaching for Enrollment

       Considering the topic of this week was not compelling or interesting (even for myself), I would like to use this chance to try on English writing. The motivation for this attempt was an activity held by NTU, which provides subsidies for freshmen to participate in GEPT high-intermediate level tests.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a subsidy, once pass four parts of the test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could even get a bonus prize. In other words, gain money from it. Tempting as it is, I realized that I wouldn't pass it through my circumstance now, especially writing and speaking. Therefore, I need to dedicate more time to practice, not only for the exam but also for further plans such as exchanging programs or studying abroad. If this kind of weekly journal work, it may appear every few weeks.    All in all, this essay may be full of mistakes and not worth reading literarily, either. -   The first week of school, including a holiday (sp...

髮事1 2 3

    默默地就忘記更新週記了。     雖然是開學前一周,著筆也已經是開學第一天,但寫的是上周的東西。 -     關於頭髮,不同時期有截然不同態度。小時候惜髮如金 ,每一寸髮都斤斤計較,總是習慣眼簾蒙上一層瀏海。或許是種害怕失去的感覺,留著還有機會改,如果剪斷就無法追悔__雖然從結論而言,沒有中途改過或反悔的經驗,所以其實並沒有區別,但還是會想要保留(過去曾看過相關的心理實驗,不過已經忘記名稱了)這樣一個選項。到頭來,本身並不是個在意儀表的人,對於髮型也是一竅不通,卻還是習於厚重瀏海的安全感。     過了些時日,成為忙碌在課業的學生後,剪髮變成一件很"懶得"的事。披頭散髮可以假借成太忙沒時間的代名詞,也能逃避對穿搭、髮型的琢磨,化約一句:有時間再說。交辦一切。     轉變__倒也稱不上__有幾個原因。一來是聽胡子曾在影片說,理一個平頭,一開始會有些害怕,怕自己不適合,怕別人的評價。但其實沒有人在意,當發覺到這件事後,剃平頭反而可以讓自己更自在。第二件事是,當自己久久才上理髮廳的理由已經轉變為懶得而非安全感,那放到過長與一次剪短再慢慢長其實都一樣,夏天剪短放個一年,冬天剛好有頭髮禦寒。而後,一直以來都對髮型沒有研究,所以很好奇平頭在自己頭上究竟會是甚麼景象,像捏RPG角色時的想法,總之試試看的作為。最後,小時候極端排斥當兵時要剃髮的規定,覺得這是國家權力對身體的象徵式侵害,還被冠上正當之名,反抗剃平頭於是成為我對兵役反感的表現形態,,但反之,如果我可以找到理由自願換上平頭,那就可以保有某種程度的尊嚴(誇式的比喻是,革命先烈被處死前自殺,雖死卻更有尊嚴)。      總之,有點像放開對頭髮的執著後,仗著此心態的決定,泡完溫泉後看到一間復古的理髮廳,查了評價說老闆擅長山本頭,便盤算擇日不如撞日,剃了吋頭。     為何是吋頭?因為老闆看到我頂著半年未修的頭髮說要剃平頭,怕我一時不習慣,便先勸我留吋頭,不習慣至少還有救。想不到兒時的心態會從老闆口中說出,雖然已經下定心要剃頭,倒也沒有執意要老闆貫徹,於是就成了吋頭。     結果有點與想像的不一樣。     第一眼的印象是小沙彌,不...

單車紀行:環1

圖片
單車是一項有旅行性格的運動,環島亦然。 介於挑戰自我與放縱休閒之間,大略稱之為最廣義的壯遊之一。 -      北上的客運在夜間出發,與過去參加營隊的身影重疊,同樣的興奮與期待隨著架高的車身起伏。不安的心卻比以往還少,重複的演練與北高行基本除去了體能上的疑慮,知道自己雖然體力不如我身邊有在運動的朋友們,但苦撐的毅力比別人多了一些。牙咬得住,能花時間慢慢磨,因此終究能抵達目的地。     少數的不安定因素是路況與天氣。東部的路途是我完全陌生的,尤其兩次橫越山脈的道路;至於天氣,因為時間已經敲定,就只能聽天由命,老實說,早就已經準備好淋個一兩次雨。     最令我不安的還是車友了。一直以來都習於一個人的運動,單車、跑步、游泳、跳繩……或許是還在小胖弟時期沒有運動的訓練與朋友,真正開始運動後,多數的團體運動已經跟不上同儕的步伐,身邊的人也不會想到找我,經過幾次碰壁後,便習於一個人運動了。一個人有獨特的浪漫與風情,按照自己的步調前進,下坡衝刺,或停下拍照,都取決於指尖的煞車,毋須過問。跟車好處固然多,配速、破風、領騎都可以分攤壓力,好的車友更可以直接帶飛。問題在於,從學測後尋尋覓覓,或許是過去的延伸,始終沒有這樣的朋友出現。     陪著一起環島的夥伴是過去人社營的成員,開始騎車後才發現他也有這項嗜好。老實說他是現階段與我體能最相符的夥伴,騎行上的默契算是相當好。問題在於這人屬於我弟那款,有點北七北七的人(這樣寫有人會懂嗎?),總之,對我而言極度不適合當旅伴的人。而環島又是一項極具旅行意義的旅程,總之是個兩難的問題。但是到如今,也是已經一起環島的夥伴,這個credit還是該給的。 -     旅程本質上割裂成兩個部分:騎行與旅行。白日出車,昏黃到旅館後盥洗換裝,在城市間徒步觀光。單車變成介於交通工具與運動器具間的狀態,騎行中最期待的反而是下一個市區,因為象徵著關卡的突破與前進,旅行的意涵被寄託在各個補給點與休息城市之間。這樣的割裂始於第一夜,原先害怕無法準時抵達而宿於礁溪,不料反而提早抵達,為了彌補這樣的遺憾(對我而言確實是遺憾),而從礁溪到宜蘭市區的火車,在此巧遇來宜蘭觀光的朋友,確立了把車停好後才是休憩開始的訊號。 -     騎行的壯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