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筆:一周切片的集合
結果寫日記真的把一些有趣的題材揉捻了進去。但日記的體裁短,而又操著陌生的語言,表達上總有些不順暢。要是讓這些點子流去不寫有些可惜,所以就撿拾回來湊合成小輯。 也可以說是這周沒有其他想法了。 - 1.讀書會前會 作為恢復正常外交的場合,要寫一份共識草案來避免又誤觸地雷。現在想想也是參雜著有趣、無奈、冷笑、理解等等複雜的心情與狀態。當時很明確的知道如果不做這樣的共識,很可能又因一時口舌而導致這段緣份完全斷裂。但打著打著,實在有老調重彈又重彈之感,這份草案當初想列出種種避談的話語,但禁語般的規則又是如此的不實際,ban掉某些話題並不能本質上的改變人的思維與行動方式,總有一天會重返這樣的窘境。於是乎只能一個典範式的——或說空泛的——做出聲明與期許。但無論怎麼看,這樣的共識實在與數十年前,網路還被以E泛稱的時代所訂出的數位倫理,沒有多少差異。「請不要當一個酸民」,應該算是個有共識的理想,只期待可以好好地被實踐。 2.時間、雨水與老化 颱風來臨的一周,連放兩個假的高雄。回到仁武後慣性窩在家中,這樣的假期大致是無感的,區別是日間放空城的家中多了人的氣息。 離開家後,與家人的互動無可避免的轉變了不少。原以為像這樣的長假回到家中後,會將時間推向過去,但事實不然。不需要再趕著上課,早上清醒的時間與家人存在著時差,已經很久沒有一家人一起看著天氣預報,而習慣於打開電鍋拿出保溫的早餐。不需要通勤是個美好的滋味,但也因此很久沒坐上自家的車,車上閒談的記憶好像已經鋪上輕輕一層灰。隨著父母雙雙返回職場,晚餐已許久未開伙,廚房反而成為繭居家中的我偶爾練手的場域,不知道是否會成為今後新的模式。燒一桌菜給家人,聽起來像個成熟的大人呢。 在一個微微落雨的午時,打了兩把傘,與父親緩緩地走去附近的麵館。是小時候熟悉的路徑,亦是熟悉的館子,在家中尚開著那台略為耗油的車之時,這樣的步行是很熟悉的,媽媽說著「飯後百步走才健康」把小孩趕出門,短短的路程對當時短短的腿來說是可接受但會推諉的距離。但現在反而是我吋著母親日漸惡化的腰況,希望他多出門走走湊合著復健。轉個彎撇見銀絲已盛過黑髮,看著時間留下的印記,父母的老化似乎就是這樣階段性的發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