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死亡
(本篇有關於呪術廻戦的劇透,雖然大家應該早就知道了) - 在上週,方起床模糊的意識中,看到爸爸傳來訊息:「阿公過世了」。坐起,翻開已多年關閉通知的家族群組,「老爸早上過世了」,「請假了,等等到」「等一下就過去」。看起來風平浪靜的文字,簡單的回覆了爸爸的訊息,卻也覺得自己現在沒有可以幫得上忙的地方,於是乎選擇重新躺下。 這應該是截至目前離「 死亡」最接近的時刻。媽媽跟娘家的關係親,又是少數住在高雄的親戚,小時候總三步五十到阿公家串門子。外公在記憶裡就是典型的老好人長輩,平常沒事就去雲林老家務農、跟社團的朋友唱歌跑活動,而跟著阿公,可以吃當地海產,過年有最厚的紅包,是個不會惹人厭的長輩。但也不至於親近到會每每想起的存在,尤其在近年中風後,活力日漸減少,在住院時會基於某種義務而抽空去探病,但離院後也就漸漸淡去。從去五甲已經認不出我是誰,到臥病在床的日子,我也因為課業的漸增,與對總圖、花市興趣的熱誠消去而不再,而幾乎不再造訪。到台北後,偶爾的返家也只想宅在家中,更別提去阿公家的動力。 後悔嗎?到不盡然,也許是最沉重的時刻我都在台北,總覺得所有人都接受了這個進程。病與死亡並不完全的重合,但當發生時也不顯過度的意外。 意外的是,這段時間內我幾乎不曾想起這件事。好像接觸與記憶的淡忘,帶給一個人的印象彷彿早已死了一樣——區別不大——心中產生了這樣一個極度物化的視角。 - 同一天得知的,是呪術廻戦的劇透,關於五條變成2.5條的故事。 一開始很是生氣,瘋狂的封鎖所有看到的一切相關訊息。然後是拒絕接受,從這個劇透可能不是真的,到死了說不定是有不同的發展。到最後,接納然後開始看梗圖(然後同一時間繼續封鎖)。 想到五條死的次數,居然比起外公還多。一方面 呪術廻戦正是當季新番,論這個當下,對於劇情的熟悉可能比起對外公的認識還多。腦袋閒下時便不自覺地推演著,想著是怎麼從現在的動畫進度演變到漫畫這副德性,而後面又要怎麼演,數著數著,死亡居然就這樣產生了覆蓋。 - 這周是外公出殯的日子。教師節大學提早放假,於是剛好提前回家趕上。原本的門診預約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