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5的文章

東北的雪 JP.005(下)

圖片
-豬苗代湖:輾轉之間,雪的湖濱     那是一個在移動中度過的一天。      從山形到會津,原本打的算盤是用電車,以一天的時間慢慢的晃過。但算一算,有4個小時會坐在車廂,要是真的鐵路大富翁,大概入夜前都還抵達不了目的地。於是 解鎖了山形迷你新幹線,並在年始的人潮中體驗了一波站票。 從藏王搭巴士開始,抵達福島已經是中午的事情。在 盤越線看著又重新出現的雪地,默默的把外套穿回去。 來自MC的聖地巡禮     其實會臨時決定趕來豬苗代,是看到旅遊網站寫著到處可以租腳踏車來遊湖。原本吸引自己停下來的原因是千元上的野口,看到距離車站數公里時有些想放棄。聽聞可以租腳踏車後,彷彿看到最優解,所以打算花整個下午把湖濱有興趣的地點全部掃過一遍。     結果雪季沒有一家租車店有開。     觀光中心的櫃台說著冬天腳踏車道全部封閉的同時,給了我們一張公車時刻表,短短幾條表格,大概只得搭到去程的末班車。一起下車的旅客大都已經被迎接的旅館人員載走,剩下的只有幾個揹著雪板的運動人士。在這個本該是觀光地的地方動彈不得,「總之先走到湖邊吧」看著幾公里的路程,有種習慣的感覺。     走在積雪的路上,理解了車道封閉的理由。     人行道的雪到了小腿,在沒有人的車道上靠著邊邊走。被草莓的廣告吸引走到了國道休息站,結果發現沒有賣草莓,但有好看的盤梯山。走到湖濱國道,看著google地圖上若有似無的道路,以及眼前堆起的小雪丘。 兩個人在雪丘邊踩來踩去,每一步都紮實的陷在雪裡。      「到此為止了嗎」    在這樣想的同時,一位大叔從旁邊的民宅探頭,「可以過喔」這樣說著,然後老練的爬過了小雪丘。臨走前體醒,雖然現在被雪蓋住,但在道路的兩邊是大溝,記得不要離開那個範圍。     幸好剛剛沒有嘗試從旁邊繞過。          湖濱是原本期待在山寺看到的,山水畫般的景致。     比起黑白邊界的山寺的雪,豬苗代的雪有種朦朧,與湖邊的氤氳氣混合的樣態,湖面微波,枯枝上掛雪。在這個類似盆地的地方,沒有東京那些高樓,連樹木都...

はたちの誓い X タイムカプセル (20歲的誓言 X 時空膠囊)

圖片
 這是一個小小的互動企劃,希望邀請正在閱讀的您一起參與。 -     這周的星期一是成年之日,大學放了假,讓步入成年的學生們參加成年式。     我也藉此機會到了成年式的場合。     儘管好像遲了一些,但現在也是文化上的成年人了呢。     是個吃學生折扣的拉麵會被要求出示證件的年紀了(笑 -     說遠了。     簡單來說,在成年式的場合中,有個被稱為 はたちの誓い 的環節,透過這個環節發表對未來的期許。而最近看到 The Bucket List 的人生清單,想著自己是不是也能做一份類似的東西呢?但聽說這種類似新年新希望的東西,如果只寫給自己看,聽說到年末沒有幾項會實現。所以想要找個人一起開這份清單。最後想到了時空膠囊這樣的概念,畢竟是向未來許願,在幾年後挖出來檢視檢視或許也挺有趣的,於是有了以下的構想: 列出在死之前想要完成的人生清單 每一個項目具體地寫下要做什麼、為什麼,以及在何時之前要完成 (如果有需要的話,附上執行的路程表之類,在不同的階段達到不同的程度等等 把清單中的目標,分項送給(寄給)周圍的朋友,讓TA幫你保管這個時空膠囊 在預定的時間到了的時候,與那位朋友一起看看這些當初的願望生長成了什麼模樣 (所以要好好地保持那份友誼到展信時呢     目前總共預想會寫10個左右的祈願,從志向、旅行到畫畫之類的大事小事。      如果讀到這裡的您有興趣,請敲敲我,給一個您方便收信的地址,如果對某些特定的項目有興趣的話也歡迎來聊聊。誠摯ㄉ邀請您幫忙保管其中一項願望。 (如果到時候還有剩的話考慮發IG(?)     而如果你也想寫下關於你的 はたちの誓い,也期待著能收到您的願望。

東北的雪 JP.005 (中)

圖片
 「 穿過國境上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      在仙台市區擔心著要是這趟旅行都沒什麼看到雪那該怎麼辦。在仙山線綠白的列車上,吃著候車時買的小蛋塔,看到遠方農田一片白時還沒有相信,漸漸地,日光依然強烈,但窗外彩度隨著每一次轉彎降低,在興奮地叫醒以小後,正式進入了雪白的世界。 -山寺:初見雪     對於雪的興奮,在看到下車乘客在積雪踩出厚厚的腳印後,轉變成熱帶獼猴被丟到雪地的擔憂。      遠方是灰黑與白所構築的視界,樹枝殘雪在山間產生了一種朦朧氛圍,白的濃度隨著進入雪中而漸次濃稠。固然事先準備了些東西,但在實際上也沒有與在東京相差甚遠。「好冷」與「沒有想像中冷」兩種感想在踏上月台時同時浮現。身體還沒有意識到置身於雪地——這個只會在影片與想像中所構成的世界。     在查旅遊影片時,看到山寺望出那山水畫般的景色,有那樣一點不現實,但又無比令人嚮往。從車站到奧之院總共一千級台階,擔心的與其是體力,不如說是綜藝效果般的凍結地面原地滑倒。在立石寺先晃蕩了好一段時間,在登山口看著地滑警告思考著該不該上。沿途緊握扶手,站穩台階,冷不防還是得摔倒幾次。      雪中的山林與自己熟悉的山有所不同。熱帶闊葉林的山永遠帶有蟲鳴鳥翅聲,樹木是翠綠濃綠或有一絲消愁的黃綠枯,空氣中有水的潮氣,遠方迴盪著山友吆喝的聲音而山頂有奉茶。針葉的山很安靜,生物在雪中冬眠,而雪吸收了生的聲音與足跡,樹幹與佛寺的棕黑在其中肅穆矗立,落雪像是黏毛滾筒,緩緩飄落下的過程中,把空氣中其餘的東西一併埋進土中,走著,只有自己呼吸的聲音,而遠方的山上,是那無聲的奧之院。      『一片閑寂,聲聲滲入岩裡,嘒嘒蟬鳴』     在逐級而上的途中也非單純的登山,探訪大小佛殿,在某些交會的轉彎回頭望山腳的景色,不知不覺間,已經在那遠望許久的五大堂。在那貴為國寶的堂中,整座山頭最佳的瞭望點,少少的人,靜靜地觀覽雪中的世界。      奧之院意外的有開,而幸運地在關上門簾之前奉上了香油錢,令人感覺良好而洗鍊的初詣。唯一的可惜是沒有在山頂抽御神籤——猶豫就會敗北,而因為太便宜而質疑他是我的不對。 ...

東北的雪 JP.005 (上)

圖片
 「 穿過國境上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     大概從安排這趟旅行的開始,就期待著這個畫面。 -     從乙小決定來日本後,待辦清單中一直躺著要安排行程。從圓規的針腳釘在東京,從關西畫了個半圓到了東北,打算從可及範圍的某處,慢慢地踏回東京。說是如此,掐指一算,過年後的五天時間,好像也不足以悠閒的隨意浪蕩。攤開地圖,每周都花了幾個小時算著各種想去的地方,權衡著時間與預算,怎麼算都在選擇困難,終於在起飛前幾周,有點自暴自棄的留了一天空白,權充是把規畫給生了出來。 -伊達的仙台:沒有城的城與魯迅     漫展結束後的夜行巴士,無數次醒來又睡去的公路上,當6:45準時地站在仙台車站時,卻意想不到的精神。無論是早晨在城裡的日出,或是尋找公園草地上的殘雪,一切是新鮮而非日常的,帶有旅行的氣息。     仙台市區並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象。     在規劃時就大概發現,年末年始的日本大多在沉睡之中,有興趣的地方大致都歸省過年了。在朝市簡單買了飯糰,一邊可惜著有便宜的食材卻沒有廚房一邊慢慢地走到東北大學。      會想把別人的大學當公園,一方面是想看看自己當初沒選的那個未來,另一方面是魯迅的東西。結果校史館沒開,對校園的印象也只剩吃著飯糰時湊上來的狗狗。     又從大學晃到了瑞鳳殿,小小的山頭上是伊達家的陵園。看著戰後重建的安土桃山,華麗的表徵總有說不出的塑膠感,像是古物中的白色陶瓷,知道他模擬著什麼,但卻又是那樣的不真實。仙台城跡或許也是那樣的感覺。居高臨下的磚牆,掃不出的AR模擬,以及高高在上的那獨眼龍。一切是不熟悉的過去的人事物在此地交織的物語。     或許是這次旅行的特性,市區幾乎沒有什麼樣的存在感。 -松島:太陽開始的地方           之所以會出沒在仙台,其實就是為了這個被稱為「三景」的地方。     日本總是喜歡把一些地方捆起來,說是三、是八、是百,但其實對這些套裝並不是特別感興趣。松島的遊船似乎是必經行程,儘管工作人員努力地刷洗窗戶,拍出來的照片依然帶有某種不可抹去的泛黃。海浪漂泊、聽著導覽不熟悉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