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雪 JP.005 (上)
「穿過國境上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大概從安排這趟旅行的開始,就期待著這個畫面。
-
從乙小決定來日本後,待辦清單中一直躺著要安排行程。從圓規的針腳釘在東京,從關西畫了個半圓到了東北,打算從可及範圍的某處,慢慢地踏回東京。說是如此,掐指一算,過年後的五天時間,好像也不足以悠閒的隨意浪蕩。攤開地圖,每周都花了幾個小時算著各種想去的地方,權衡著時間與預算,怎麼算都在選擇困難,終於在起飛前幾周,有點自暴自棄的留了一天空白,權充是把規畫給生了出來。
-伊達的仙台:沒有城的城與魯迅
漫展結束後的夜行巴士,無數次醒來又睡去的公路上,當6:45準時地站在仙台車站時,卻意想不到的精神。無論是早晨在城裡的日出,或是尋找公園草地上的殘雪,一切是新鮮而非日常的,帶有旅行的氣息。
仙台市區並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象。
在規劃時就大概發現,年末年始的日本大多在沉睡之中,有興趣的地方大致都歸省過年了。在朝市簡單買了飯糰,一邊可惜著有便宜的食材卻沒有廚房一邊慢慢地走到東北大學。
會想把別人的大學當公園,一方面是想看看自己當初沒選的那個未來,另一方面是魯迅的東西。結果校史館沒開,對校園的印象也只剩吃著飯糰時湊上來的狗狗。 又從大學晃到了瑞鳳殿,小小的山頭上是伊達家的陵園。看著戰後重建的安土桃山,華麗的表徵總有說不出的塑膠感,像是古物中的白色陶瓷,知道他模擬著什麼,但卻又是那樣的不真實。仙台城跡或許也是那樣的感覺。居高臨下的磚牆,掃不出的AR模擬,以及高高在上的那獨眼龍。一切是不熟悉的過去的人事物在此地交織的物語。
-松島:太陽開始的地方
之所以會出沒在仙台,其實就是為了這個被稱為「三景」的地方。
日本總是喜歡把一些地方捆起來,說是三、是八、是百,但其實對這些套裝並不是特別感興趣。松島的遊船似乎是必經行程,儘管工作人員努力地刷洗窗戶,拍出來的照片依然帶有某種不可抹去的泛黃。海浪漂泊、聽著導覽不熟悉的語言對注意力的消耗,慢慢地,是個適合打瞌睡的行程。只能說除了仁王島以外,其他一概分不出差別。
瑞巖寺則是真正有風骨韻味的古寺。木造的建築、整齊排列的白砂,身為國寶,香火卻依然在燃燒。走在夕陽西下的參道,半夜撞鐘以及小小的橘子,在聽完鐘聲最後的餘韻,居然真的讓人感到一年的所有心情沉雜都好好地被清洗了。不自覺的微笑。
日本總是喜歡把一些地方捆起來,說是三、是八、是百,但其實對這些套裝並不是特別感興趣。松島的遊船似乎是必經行程,儘管工作人員努力地刷洗窗戶,拍出來的照片依然帶有某種不可抹去的泛黃。海浪漂泊、聽著導覽不熟悉的語言對注意力的消耗,慢慢地,是個適合打瞌睡的行程。只能說除了仁王島以外,其他一概分不出差別。
瑞巖寺則是真正有風骨韻味的古寺。木造的建築、整齊排列的白砂,身為國寶,香火卻依然在燃燒。走在夕陽西下的參道,半夜撞鐘以及小小的橘子,在聽完鐘聲最後的餘韻,居然真的讓人感到一年的所有心情沉雜都好好地被清洗了。不自覺的微笑。
一年的最後,趁著餘暉,從未完全關上的側門溜到了島上。踅了一圈,沒有發現隔天適合的場所,到了旅店則已經入夜。每次入住青旅或Guest house 總是會期待一些人與緣分所帶來的有趣東西,而這次的驚喜則是年夜活動,免費的過年蕎麥,以及12.準時的香檳。10.拉著電繪版試圖在時機點前完成賀卡,配著紅白與蕎麥麵,寬廣的大廳卻沒有人,日式跨年的氛圍硬生生被我與乙小弄出年末趕報告的大學生。隨著時間將近,其他旅人終於一個個出現,第一次與一群陌生人喝著酒跨年。
真正驅使自己跑到這個海灣的是半年前的發願。在阿里山上的日出幻化深深的感動了,打破了過去對日出只是地球自轉一周的印象,於是決定到日本後的那難得的新的一年,一定要好好地看著太陽——對比過去那個看著夕陽西下的自己,現在的自己總有著一種不知名的樂觀與放鬆。
松島的日出美嗎?好像也沒有想像中那般美好。在日本的年末年始是旅日清單中期待已久的一項,但或許就像許多夢幻泡泡一樣,緩緩接近的時刻總是會察覺,那樣的想像之中含藏了些幻影與腦補。但無論如何,在期待之中所帶有的美好依然是真實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