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5的文章

島的合宿

圖片
 和單車社的人去伊豆諸島合宿了。 -     我在單車社是個很奇特的存在。     因為只待一年又不熟悉校園運作,大部分的社務討論都不會找上門,甚至連學生證都刷不進社辦;但比起已經退役的OBOG,卻又還是被算在僅僅三人的活躍社員。一直的運作都是社長問周末有沒有空,然後就被抓去山上爬來爬去。總體強度跟台大單車社後期訓練差不多,用電車省去了平路,換來的全是爬坡。沒有長長的隊伍,所以自己身為體力最差的傢伙可以看的一清二楚,有趣的是,自己居然沒有為此而恥,就這樣接受了需要被幫助的立場。     合宿討論時並沒有出甚麼力氣。     雖然被傳喚的會議都有到場,但聽著不熟悉的地名和標準溝通速度的日文,沒有辦法理解到可以加入討論的程度。能做的只有在最後決議時的「同意不同意」。題外話,這個會議的決定也是十分拖沓,原本以為幾個小時能解決的事情,提案、沉默、小小的討論,感覺許多東西沒有事先準備,或缺少某種程度的主持與推進議程的動力。為什麼敢這麼說?因為當大雪把原本的四國行強行改地點後,花了不到一個早上就決定了行程,甚至不用實體開會。     與之而來的是,這次的合宿中,我完全成為了只聽領隊說什麼是什麼的人,只大概知道下一個目的地是什麼地方,導航全靠車隊夾著走。大概就是這種時候,會特別害怕下一次爬坡,因為不知道路還有多長,更不知道爬完這座是不是還有更多。 Shot by: Matsumoto -     被大風延期一天後,著裝完的夜裡,拉著單車袋轉了三次的地鐵,看著漸漸駛離的東京灣,有種遠足的興奮感。 -     抵達神津島已經是10點的事情。一邊組裝著車子一邊看著船慢慢地駛離。合宿正式開始的感覺。     風向不錯,船選的登陸港離露營地只有幾百公尺。     但風力有點太強,自立帳趴搭趴搭的被吹起,努力地找樹枝打地樁,結果晚上在睡袋依然得聽著外帳打在頭上。     翻過山脈到了村莊,海邊的食堂小小的,有不少的當地人與釣客,吃著東京要兩倍價格的 金目鯛,風沙雖大但太陽依舊高照,不錯的滋味。     但緊接著的登山就不是那麼好受了。用單車拉到了六合目的高度,然後撿了...

在東京,那些帶有空靈空氣與咖啡香的市町

圖片
      最近為了寫完祈願清單,在有閒的下午跑向了各式特色的市町。     午餐過後,搭著不遠的電車到那些車站,在街區漫步幾回,找一間喜歡的咖啡店。喝著咖啡,思索內容,光慢慢從空色到夕燒。在夜的快的東京找家自己對味的餐廳,飽餐後回家。 -清澄白河:現代的美術館與富士色調的咖啡廳     嚴格來說並不是這禮拜的事情。     趁著東京現代美術館的學生免費日,約了語伴到坂本龍一的特展晃晃。對於教授的名聲算是有耳聞,但卻不具體的清楚厲害在什麼地方。踏入美術館前,語伴問:「對現在美術熟嗎?」 「並不是很了解,是朋友推薦坂本龍一的展才來的」「诶,這麼有名啊?」儘管不是很懂,依然花了大概三到四個小時,盡力聽完每一段演出,在每個展區試圖得出自己的結論,似乎已經是在場館的老毛病了。     這次是第二次造訪清澄白河。      第一次來的緣由是買二手的腳踏車,當時在森下追著二手車回收的貨卡,買了最便宜的車子,悠悠地騎車到清澄白河。事先從旅遊Vlog爬了些點,從庭園走到紅茶專賣店,第一次的藍瓶咖啡,也是個很舒服的節奏。     離開美術館已經快2點。      腳踏車被偷走後的今天,雖然走了有些距離,但有人跟著聊天就比較不會覺得太遠。吃了第一次來時吃的漢堡,為了回信再次飄到iki espresso。私心而論,比起大有名氣的藍瓶咖啡,自己更喜歡Iki的氛圍。整潔的舊屋改造,中上的咖啡品質,加上好吃的甜點,適合在清澄白河晃到累了之後來坐坐的咖啡廳。 -三軒茶屋:剛出爐的麵包香與陽光灑落的行人徒步     被暱稱「三茶」的這個地方,也是來日本前就刻印在腦海裏,一個新興的年輕區域。     同樣是爬梳了些景點,看中總是很想吃的起司蛋糕(但實際上沒那麼驚艷),爬上了胡蘿蔔塔但視野並不怎麼好,晚上匆匆地趕去多摩川煙火場地...以上是第一次造訪三茶,留下的印象是欲雨的暗雲。     而之所以再給三茶一次機會,是泥糕把我騙到澀谷。想著在晚上到澀谷的話,只隔兩站的距離,在三茶點杯咖啡,把祈願寫完應該剛好可以出發。這次的目的是木村拓哉推薦的牛角麵包,以及藍瓶...

河畔爐邊

圖片
      在社長忘記訂露營場後,露營練習地改到了心心念念的奧多摩冰川露營場。 -     小時候對露營的印象其實並不怎麼好。     露營與救國團的行軍式的記憶混和在一起,那是帶著命令、團體的、刻苦的某種不得不為。就算到了學校的班級露營,依然羨慕著住在小木屋的人們。     看了搖曳露營,很喜歡那樣的氛圍,但也沒同時燃起想要去露營的衝動。但隨著宿舍生活與獨旅的腳步,從飯店到了青旅,從高鐵到了夜巴,露營那種刻苦感,在某定程度被接受了,甚至成為了可以體驗的東西。用單車從室內走到了室外,在山林間,在睡前的YT頻道,漸漸地好像可以嘗試用露營的方式,營造那個自己喜歡的氛圍。     到了日本後,這個冬天不出汗,山間沒有蟲的地方,終於把露營的那些負面連結斷了一些。尋思著有沒有能租裝備的地方,沒想到機會就自己靠過來了。借了單車社的帳篷和睡袋(真的從單車社白漂了很多東西),還有露營過的人一起行動,簡直是再好不過。     露營的組成是社長,阿倍君,和我。     前一晚追著富士山的光,被山中湖凍的有些不想動,混了一個上午才緩緩地摸著電車到了奧多摩。其實來過一次奧多摩,是與社長第一次的單車騎行,當時覺得很可惜的是沒來的及去一趟奧多摩湖。社長約的集合時間是3:30,在車上吃完午餐就已經到了奧多摩站。搭公車或許有機會在集合之前去一趟湖畔,但想想明天結束後應該還有時間慢悠悠地晃到,於是到了山林センター,挑了一個最短的路線,繞著峽谷上 愛宕神社,剛好在時間走回露營場。沿途並沒有值得用相機捕捉的景色,是一種更加體感的描述,有點回憶起在阿里山林道散步的感覺——這樣一說,也是快一年前了呢。     會合後很快地搭起了帳篷,到了附近的便利商店買點食材,第一次在精肉店買肉,在日落之前生了火,小小的,有點捨不得燒一綑500元的柴。     第一次的露營料理,選了最安全牌的拉麵,加了點竹輪和肉片,湊合成了最快煮完的小品,那種在山頂會羨煞旁人的香味。這樣說來,其實露營也不完全野炊,大抵還是用登山爐完成了所有吃的。分著食物,配點酒精,在入夜幾分後完食。夥伴們意外的都是話不多的人,排完合宿的行程後,大多時候各自仰望著都市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