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街頭:溽暑

 能在這周產出這篇,而不是選擇稍微碰碰電腦或趕緊睡覺,是挺奇妙的。

-

    這個周末是難得的好天氣——沒有下雨,這樣大概就足夠了——而我是在菜頭傳了訊息才意識到,因為幾乎整天都窩在宿舍了。或許就是99%的玩笑,人事時地物中錯誤的交錯,只有當齒輪恰好切合的那個瞬間,才有完全的"如你所願",比方說,腳踏車。

    不過看到訊息後,臨時把下午的跳繩局改成了河濱腳踏車。速度不快,傾斜的光和人影,萬華的排骨飯,都是樸素的、平凡的日常感。 這樣應該算如我所願?

-

    今天有總統候選人的問答會,早上場是柯文哲,下午場有賴清德。原本考慮著要不要去聽聽看,還是要繼續窩在宿舍讀這周就要開鍘的中憲政。朋友說他也在考慮,但他跟他媽討論時說到:「大學有比讀書還重要的東西」,說這句說服他了。我想這句也說服我了,所以才會在晌午出現在公館街頭。

    11:30,結束的時間比一般的講座略早,但也是可以吃頓飯的時間了。原本要一起來的朋友,一個是工作人員,另一個起得晚決定翹掉,會場內有幾位認識的同學,但也懶得去邀請飯局。從地下室的冷氣走出,皮膚有種熟悉的刺痛感,是夏日的味道:直射的陽光讓物件的邊緣顯得尖銳,影子躲在行人的腳下顯得怕生,遠方道路彷彿蒸發水氣的海市蜃樓。走在天橋上,有些享受如此的曝曬,大概是這樣的味道連結了些遙遠的回憶。國小園遊會,在太陽下聽著主任長長的致詞是一例;天氣好的午後,父子到都會公園拋接球是一例;漫漫長的暑假,搭著不怎麼便利的紅60到市區溜搭是一例。溫度的痛覺連結的是如此這般的回憶,或許也是成長後不再如幼時畏暑的緣故。

    在公館——半生不熟的商圈——繞了幾圈,水源市場中小已推薦的餐廳依然沒有營業,夜市餐車正在小巷子中避暑,原先想晃去冰天地,但看著沒有冷氣的店面,陰暗而黏稠的空氣終究讓我選擇往前走走。
    台北——或說公館——是個在熱氣中假寐的城市。對於公館的街頭印象往往是夜裡,熙來然網的人群與車陣,羅斯福路上由車燈串起的紅色燈籠,圈畫出他的生態。但在這樣一個日裡,公館是公園裡斜躺在塑膠座椅上的老人,面前有一副殘局的象棋,在放浪的陽下輕輕揮著3號候選人的扇子,半掩著眼皮,淺淺的鼻息。無論現代或樸實,平時排隊的店家座位尚空,小吃店的闆娘以慵懶的速度綁著粽子繩,而老闆正握著報紙睡去。走回集思會堂,決定把下午場翹掉。

-

    其實關於夏日的味道,理應還有另一種回憶,是關於在太陽正艷的日子裡,在書桌前透過窗戶看著的風景。這時總會覺得,這樣好的天氣應該要從事上述那些好好事情,或想著考完是要趁這樣的天氣出去走走——但到這個時期已經變得十分宅了,疫情後有空時會自己跑出去遊蕩的興致已經十分稀少。
    或許是因沒有動用皮膚受器而沒聯想到,但我自己更傾向的解釋是:當自己正在陽光下享受十,大概來不及意識到這就是當初所奢望的事物,而當再次回到房內,那樣的感覺也差不多已經消失了吧。

上傳進度:已上傳 1115136 個位元組 (共 2815157 個位元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東京喧囂旅 JP.003

新地方,老話題

はたちの誓い X タイムカプセル (20歲的誓言 X 時空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