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認同的怪物
在這個時間、力氣、心態完備的日子,大概沒有比這更好的時間點了。每次都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逃避面對,就這樣一路從國小埋著頭到了現在。看著蔡頭說的東西,「不感興趣」並不是謊言,但更多的是害怕面對與無從下手。那時就決定一定要找一天的週記好好處理,結果一路放到現在。但依然不是很成熟的想法,如果懷著「可能被周遭的人」知道的心態寫,提心著可能對"人設"或對周遭互動模式的衝擊,大概是不能沒有保留的整理。所以鎖起來了,抱歉,這次得要好好地知道誰會看到這篇文章。 密碼等之後再決定要不要給吧。 - 回到高雄總是有連假的感覺,僅僅是多一天假,提早一個晚上,每天晚上想到「阿,明天還放假呢」總會不由自主的微笑。 儘管已經是最後一天就是了。 = 總而言之,想好好思考的是戀愛的問題。並不是某一特定的戀愛事件,而是總體而論的如何處理名為「戀愛」的情緒/慾望/本能(從用這麼多slash就知道我對這個東西有多不確定),如果用庶民的語言是「暈船」,用菜頭的說法是「親密關係」,盡管自己很希望用學術的語言包裝的客觀角度來與「戀愛」這個臉紅心跳的詞彙拉出距離,但這樣大概又只會落得與過去一般沒有長進,這個難為情之感應該也是我必須克服的東西之一。 - 打算先從生命史之類的東西開始。 大概在高中選社會組之前,都打從心底的認為自己是個理工男,「理性」、 「客觀」、「直男」,甚至某種程度的不善交際或不修邊幅,都是自我定義甚至欣於擁抱的標籤。崇拜著某種效率主義、厭惡非理性決策(小學讀歷史課本一度覺得浪漫革命是時代的倒退),覺得所有東西都要以自身最大利益為重(無條件擁抱芝加哥學派——至少我當時理解的芝加哥學派)。基於是,一直覺得戀愛是種消耗自身資源的不理性決策,對「女人 你擋到我打遊戲了」這類的迷因感到帥氣,看到其他人為情所困時有種"幸好我不會有這種煩惱"的優越感。對當時的我而言,戀愛跟穿搭一樣,是我認為我一輩子都不需要追求的東西。結果現在相關技能點≒0。 動漫的描述大概或多或少也影響了。當時清一色的木頭男,搞得好像對戀愛感無知是一種主流,但就這層面多少有先計算過。根據人生三大錯覺定律,加上我對自己的定見(打從心底的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