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率:目眩、昏睡、與心不在焉
原本想寫歲末回顧,看了看日曆似乎還有一個禮拜。從學期末的解脫真的有一切終了之感。
-
稍微翻了過去的周記,發現自己的筆觸似乎頓了些,過去的感官體驗似乎有些遲鈍了,取而代之的是許多的概念解讀,平舖直述的說著自己想說的東西,反而有寫申論題的調性。第一時間的直覺是覺得過去的自己寫的比較好,有花心思咀嚼著感受與編排文字,能從寫文章的過程中感受到如畫畫一般的舒心感,現在反而像交作業,沾染上學期間的勞碌氣息,體感上比較多痛苦的思考(夢回議題書寫)。但看了看最近的文章,好像又不能說這些議題對自己不重要,好像確實是需要花點時間處理的問題。但無論如何,最近似乎可以回來重新溫習一下過去的基調。今天就當稍微的暖機?
-
這周是久違的期末周,但自己似乎已經喪失了過去能進入心流的讀書狀態。一來是交換的申請在近日走到結尾,把交換當作申請大學的自己,反而有種把真正的期末考當作高中最後的段考之感,儘管不斷告訴自己現在已經沒什麼可做的了,卻還是一副等放榜的心態。成績公布的當天幾乎沒心情念書,而隨著湯圓搓起來才逐漸安心,整個過程也是夠心神不寧。二來是自己不知怎麼的,一直處在被進度追殺的情況,某每周都會掉一些進度,如果再拖久一些還真的可能來不及收尾。不知道是否因為這樣,精神處於有些耗弱的狀態,原本愛用的番茄鐘漸漸沒辦法遵守該有的時間限制,該專心的時候注意力也常游離。看著休息時間看的小說消耗走得比自己想像的還快,快速的切換著各種網頁,發現自己進入心流的能力已經不如以往。
ps. 其中一個可能差異在於過去是讀紙本書,但現在已經幾乎全電子了。
所以有些過去追求完美的進度要求,在這次幾乎都寬心了。像是把課程簡報抄上紙本筆記的行為,或者就算是同一段內容,出現在教科書、課程、筆記三個地方,都要一一的重複背誦。老實說這些行為已經有些像操作制約上的錯誤連結,自己大概知道有些行為沒什麼效率,但還是儀式般的重複,深怕自己因為一時之疏忽走向不可測的深淵。在某定程度而言,這次的念書方式反而是效益比配置較好的策略,是過去一直追求極限的自己無法得到的路徑,卻在這個被逼急了的情境得到展現。有一說一,自己還是投了與過去相當的時間量下去,只是因為效率不如以往而只能取捨。以往的自己遇到取捨,通常會很傾向「我全都要」的心態,所以會開始焦急讀不完,效率就會開始拉起來,但這次卻有種"就這樣吧"的感覺,變得可以接受自己讀不完或說,讀不到自己要求了輛)的事實,心理負擔上是沒有那麼巨大了,但也讓考前逼出自己剩餘精神力的方法無法適用。
另外一個點,學期後半開始出現上課精神不繼的狀況,往往得晚上補錄影檔。尤其是經濟學與社會統計夾殺的星期五特別嚴重,到學期末依然沒有找到調適方式。而自從撞到頭以後,每次只要精神力出狀況就會開始還疑自己是不是有被影響,不過這樣看來似乎還是偏向一次被太多硬知識轟炸的副作用。
至於每次考前就會定期出狀況的皮膚與各種病就暫且不提。
不過倒是有太過自大導致自己沒處理得很好的部分。比較政府的期中寫的很順,周遭朋友也說這個老師給很甜,於是就有一種這科沒問題的感覺。結果期末寫起來各種不順,明明沒有因為"感覺"而少讀甚麼,但心態似乎還是會影響著讀書的效果。
總而言之,最後的期末就在有些疲累,有些惶恐,就些放下間結束了。
-
說要練手感,結果還是叨叨絮絮地講些無所謂的東西。沒有特別想寫的東西的時候果然還是無法強求嗎?
-
ps. 今天抽了搖曳露營的一番賞。儘管知道不符合性價比,但一直想抽一次體驗看看,於是終於等到自己有興趣的作品上了。果不其然的拿到最小獎,色紙。 通常色紙是拿給作者簽名用的,所以抱著「反正都拿到瑟只了,就追蹤看看作者,看未來有沒有機會拿到簽名吧」的心態追蹤了。所以說是因為喜歡一部作品才會開始投入金錢與時間,還是因為都已經投入了這麼多沉沒成本,所以才更需堅信自己的信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