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周

 五月,轉瞬已經走到了途中。
天氣一樣的台北,立夏已過卻還是無法開闊的天空,灰一片,底色潑上淡淡的汙水。但水滴遲遲沒有落下,保持著那停滯的濕度,附著在皮膚表層,堵塞呼吸。
雖說如此,還是可以看到中午的太陽加溫著地表,偶爾有涼風拂過,還是可以聞到夏天該有的味道。「來吹涼風」,那個在自己心中不是第一排序的,卻也是嚮往的午後。

公部門見習的消息在上周與這周逐漸開始聯絡了。不知道是因為履歷上面寫了國安社的幹部,接到的消息幾乎都是國防部。有些心虛的是,自己已經幾乎沒在國安社活動,未來也暫時沒打算加入國軍(大概也包含軍官),對於國家安全,自己是真的沒那麼關心。說到底,當初投很多機構,其實原初的動機只是想要個履歷。
自己在回顧過去的路上,總會覺得有幾個關鍵的轉折點,如果當時的選擇或環境有些不一樣,可能現在自己會在完全不一樣的地方。國中時沒有留在仁武是一個,多年後和國中選擇直升的同學吃飯,說我在那哩,大概不會選擇社會組;高中是哲學思辯社而不是演辯社大概也是,看著辯圈幾乎都進了法律系,自己如果在那樣的環境大概也會成為其中一員。這些節點,有些是我的選擇,有些是機運剛好如此。大學加入國安社大概也是那種感覺,懵懵懂懂加入了,做了些社團活動,也默默地淡出在背景。現在這個因又跑過來導引了某種未來路徑——路徑依賴理論。抱著這樣矛盾的心情,冷不防想起做備審資料和面試,菜頭說的那種不協調。
但大概又不得不為。

每次投履歷,不管是家教、實習,或甚至只是簡單的打工,都會下意識地認為自己離開學校體系就甚麼都做不了;每次等待通知時都學得自己沒人要。雖然寫營隊的申論題得心應手,但每次寫履歷組會心虛,不知道該放什麼、取捨什麼,也跟過去面對交換申請一樣,覺得自己經歷少人一截。
這一輪的面試應該算是實際上,自己第一次跟不是校內的機關面試。第一個面試官是少數有寄信的HR,說放輕鬆當聊天就好,結果什麼都沒準備,犯了一連串面試的大忌,幾乎是報廢了。採購室的面試快的不可思議,快到我覺得是不是採到他們某個地雷所以決定直接把人趕走。心態上真的轉向,要等到外交部來消息說可以去面試。儘管大概也是不會去考外特,但體感上就是覺得比國防部來的好,大概是履歷導向的心態又作祟了。不過心態上一轉,準備和過程就顯得順利許多,雖然有一大部分應該歸因於其他面試者的友善態度,果然外交elite們都很會社交。高雄的監理所又是另一個極端,很直接的表示來他們那邊學不到東西,也很意外的台大的頭銜在那居然可以直接視為能力保證(在台北,幾乎沒人在乎),他們的HR,應該是最接近早餐店打工的面試方式的那種。

結果到頭來最想要的機構沒幾個聯絡,現在依然對未來要投身職場感到擔憂。而大專生計畫依然一動也不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東京喧囂旅 JP.003

新地方,老話題

はたちの誓い X タイムカプセル (20歲的誓言 X 時空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