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的風

暑日的空氣,濕、黏,把人固著在無法流動的沼澤的底部汙泥。
窗台的風鈴傳出夏天的聲音,但面對防火巷的窗口沒有風,是電扇的推力強硬的把風管撞擊出清閒午後不該有的吵雜。那是一種不自然的,人造的推擠與吵鬧。

而我,一方面感到失落,因為當初心心念念買的風鈴就這樣被我放在角落,只有當這種時刻才想起我在風鈴上寄託的夏天的意象;另一方面卻是反感與逃避,覺得這樣的聲音不是我期望的夏日的清音,於是把電風扇關掉,回到那悶熱的暑日。

-

當初在選政治系的時候,就曾經懷疑自己不「關心政治」,那些傳統的政論節目、派系交鋒什麼的,幾乎是一概不知,這樣的自己是否適合到這個系。
結果是,可以,但也有時會像這樣糾結著。
最初聽到立法院的衝突的事情,是在台北大審的Line群小圈圈——一個還算有在聯絡的政治系小圈——還以為又是立法院日常打架。下午上課和洪討論到這回事,才第一次知道在吵的是甚麼法案。看到乙小在半夜問青島東路有多少人,搞不清頭緒,所以又回頭繼續看搖曳露營。

看到一半划IG,看到政治系朋友們的現動才大概知道事情好像比想像的嚴重。
第一篇看到的現動是洪的。看到「大部分人大概連在吵的是藐視國會罪都不知道」。第一個瞬間的反應回想起了在學生會時碰到遺骨事件,當時的心情。那種自己應該要關注,卻發現在實際上後知後覺,發覺了也沒有想深入了解的意圖。過去給自己的線是政治口水可以不看、政局分析可以不管,但至少我有興趣了解社會議題。但看著大家討論,說是關於憲政秩序與程序正義等等,卻又帶有濃厚的情緒,第一個反應是想別過頭來,不想管。
這個不想管的背後,大概有著不少是無力感,像是看香港反送中,那種眼看他樓塌;像是準備大學面試前看到烏俄戰爭,想著台灣也打起來的話來台北念大學也沒什麼意義了。看著現在已經變成研究題材的太陽花,再看看現在現在自己不想碰這東西。

以小問這是一種政治系的責任感嗎?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身為公民有沒有義務了解這些事情,還是這只是這些人道德勒索的台詞;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政治系應該要關注的事情,就跟我不知道是不是一定要了解質化工具一樣。
但就是因為不知道,所以才焦慮,好像自己當初不該這麼選擇一樣。

但沒興趣的東西就是沒興趣,連未來要做什麼都不確定的自己,大概只能繼續探索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東京喧囂旅 JP.003

新地方,老話題

はたちの誓い X タイムカプセル (20歲的誓言 X 時空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