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會以某種形式消化成為日常
坐在新店山區搖搖晃晃的公車上,曬了一天的太陽,結果不知道到底換得了甚麼。想到以前有幾次,或許是準備面試的時候,又或許是和學輔專員說說話的時候,提到過去有什麼「失敗的經驗」,卻一時間想不出一個答案。被認為是人生過得太過一帆風順(甚至當下自己也相信了這個結論,覺得是自己太"幸運"),但似乎又不完全是如此。
所謂的失敗究竟是什麼?以自己的感覺,似乎是為某個目標、某個嚮往付出了努力,結果卻無法如願的狀態。失敗給人的感覺很糟糕,糟糕到以致自己很多時候不願意承認自己失敗。可能是面對風險就打從一開始就不投入;或者是很敷衍地做,讓自己可以有一個理由解釋可能的失敗;或在最後說服自己,跟自己說自己其實沒有很想原本那個目標。無論如何,在失敗的結果上附加一些理由,能讓自己能夠不要感到那麼的糟糕。我不清楚那樣的做法是否在真正意義上接受了那些經驗——或許是種糟糕的調適方式——但能確定的是這些經驗會被丟到記憶的長河中,同時使自己丟失某些機會,或扭曲某種原則。
所謂的失敗究竟是什麼?以自己的感覺,似乎是為某個目標、某個嚮往付出了努力,結果卻無法如願的狀態。失敗給人的感覺很糟糕,糟糕到以致自己很多時候不願意承認自己失敗。可能是面對風險就打從一開始就不投入;或者是很敷衍地做,讓自己可以有一個理由解釋可能的失敗;或在最後說服自己,跟自己說自己其實沒有很想原本那個目標。無論如何,在失敗的結果上附加一些理由,能讓自己能夠不要感到那麼的糟糕。我不清楚那樣的做法是否在真正意義上接受了那些經驗——或許是種糟糕的調適方式——但能確定的是這些經驗會被丟到記憶的長河中,同時使自己丟失某些機會,或扭曲某種原則。
但有些失敗更像是某種意外,如果事前先或不做些做些什麼,或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這種時候如果附上flag,那自己將會更加懊悔。(原本今天還想寫這個主題的,但太累了太晚了還是算了)
就算所有的失敗在某定程度上都包含了運氣的成分(反之亦然),歸咎於運氣又會喪失主體的能動性。
無論如何,事實上自己依舊羞於承認失敗的結果就是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