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時區旅行:走過首爾 KR.002
在地鐵站與搭上與其他成員不同的方向,我的旅行正式開始了。
-
韓國作為一個旅行的目的地,其實並沒有特別吸引我的目光。alpha舉辦在首爾,給了自己去首爾的理由;在構想從韓國去日本的可能性中,洪提到了有船可以從釜山到九州,所以到了釜山;因為國際讀書會的朋友在九州,所以搭船最後勝過了飛機。
因此,這是一個表面上聽起來很瘋狂,執行起來有些數位游牧味道的旅程。
在會議結束後的首爾逗留一晚,抓著早早的高鐵位移釜山,打滾兩天乘著夜晚的船到福岡,最後用國內線的飛機去往東京。若不是芙莉蓮的音樂會已經給定時間,自己大概會用更悠閒的步調慢慢移動(當然,沒有音樂會的話自己大概不會那麼早出現在日本)。每次講這個計畫,周圍的人總是會覺得自己瘋了,而自己享受著這種被別人當作瘋子的經歷已經是上次環島的旅程(笑)。
平心而論,撇除掉自己需要帶著交換的家當,這並不是一個難以攻克的旅途,雖然有想過是不是該找個旅伴,但想想身邊大概也沒有人會跟自己一樣享受當個克難背包客(有的話請告訴我,我下次一定抓你)。於是,是個老樣子的一個人的旅程,但其中依然充滿著不少與人的故事,以及令自己感到愉快的各種小細節。
這是一個會有點長,但我覺得有意思的旅程,希望能傳達給閱讀這些的你們。
-
黃說,不追星不購物,去首爾真的不知道做什麼。
自己對首爾的印象,除了幼時家族旅遊及家人口中回憶碎片外,就是黃說的那句話。現代化下的都市總有種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氣味——無論繁華或腐朽——讓自己失去對另一座城市的好奇心。安排行程的時候,左看右看,挑了幾個Google地圖自己跳出來的景點隨意地丟進菜單,景福宮、國立博物館……基本不脫以往的調性,但沒估計到的是alpha的行程中就有這些。之所以如此隨意,其實早就把alpha最後一天在首爾的逗留給空了下來,因為感覺會有什麼結束後的酒局,從結果論而言是自己想多了。下午慢悠悠地晃到旅店,到歷史博物館把沒有看完的展補完(然後依然沒有看完),轉眼就到了晚餐時間,左探頭右探頭,想起alpha的學長提過他們一樣在明洞,於是決定打個電話試試運氣……
首爾伴隨著不熟悉的語言,還真的回到了小時候什麼的不會說,只能抓著爸爸等翻譯的時候。這個時候抓著的是「韓國人英文很好」這個印象,卻發現當自己連招牌都看不懂的時候,無論店員英文好不好都無所謂了,因為連自己探進的是酒吧或餐廳都分不出來。alpha的第零天,一群不會韓文的台灣人在街頭漫遊,只能不斷和其他有成功點到餐的同學詢問卡帶路。大概從這裡開始,開啟了在韓國要靠人才能吃飯的生活。
電話中學長說他約了過去首爾方alpha的成員一起,一般情況下自己大概會在這個時間拒絕,畢竟自己是臨時加入的傢伙,但聽到前一晚收留我的陳也在飯局,總就安心許多。所以實際上,首爾的最後依然是飯局,但屬於過得開心的局。現在回想起來,依然不清楚那樣的飯局與alpha圖中的各種酒局為何能夠不同,沒有一定要加入對話的壓力,卻能個自然而然地跟上話題;咖啡廳好吃的甜點取代了玻璃瓶的酒精;有點內容的閒聊,現在留下來的記憶還是比hey 來hey去的自來熟招呼來的多。聽到要跟陌生人互動,如果觸發的是陌生開發的路徑就會感到壓力,但如果從一開始就沒期待,遇到合得來的人反而能更對電波。
雖然因為聊得挺開心所以就跑去等劉算塔羅牌算到半夜就是失算了。
這張照片如果洗出來感覺很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