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時區旅行:陽光、咖啡,與釜山 KR.002
沒乾的衣服、錯過的火車,從人們尚未甦醒的明洞離開首爾。
-
KTX是韓國的高鐵,從首爾到釜山的時間和從台北到高雄的時間差不多,票價也差不多。原本還想著能搭夜巴省錢又省住宿,但想想自己在台灣都愈來愈少搭客運了,反到好像也沒有這樣的必要了。
在前一晚待到隔夜清晨時,就對隔天的缺席有了大致的預感。儘管鬧鐘依然準時地響起,也確實拖著沒有汲取足夠睡眠的身體整理凌亂的行囊,但在想要貪心的吃難得的有附設早餐區的那刻,其實心中就在想著「真不想要趕這班車」。一些到訪之後才知道卻來不及造訪的地方,與即將一個人踏上旅途——尤其是知道其他人都還待在首爾——的那種稍稍的寂寞,交織成還不想離開首爾這樣心中的小小任性。大概是與台灣高鐵的印象重疊了吧,如果是飛機就會覺得趕不上將會天崩地裂,錯過高鐵卻好像逐漸日常。所以在沒有先查詢換票流程,甚至在起初訂票時早已沒有更晚班次的空位下,依然不焦慮地抵達車站,也真的換到了票(儘管在本質上,多出來的時間並沒有辦法再去哪裡晃晃,換票換到的只是多拿幾片土司的時間罷)。
沒有閘門也沒有驗票,迷迷糊糊地坐上了列車,在火車的搖晃之中,離開首爾。
-B612的冒險
陽光灑落車站的玻璃帷幕,「這裡是釜山」。
用著不熟悉的Naver Map ——去韓國要用這個,他們說——在車道間游移找尋正確方向的公車站,搖搖晃晃,除了第一眼看到甘川洞的驚呼,乘客的尖叫聲更多的是在公車壓過一個個山壁蜿蜒時的離心旋轉。從公車站走出來,不出幾步路就可以到達規畫步道的入口,一旁的旅客中心前有位穿著志工背心的國中妹妹向路過旅客打著招呼,牆上用各種語言寫著「在地社區經營」「guide map 2000 won」,一邊想著這裡的社區營造果然很厲害,連附近的學校都能融入,但也在另一面想著大概是只有觀光客才會買的東西。然後不出幾分鐘,走到小博物館前,看到門口的集章亭,便跑回去買了那張地圖。「當作支持社區營造的入場費」,當時是這麼想的。(題外話,當時蒐集完印章的地圖還躺在租屋處,菜頭有興趣的話可以來拿(?)
買那張地圖是我意料之外相當正確的選擇。
地圖上畫了三條路線,分別對應不同的距離與時間,路線沿途標記著值得留意的公共藝術、店家、集章處等資訊。甘川洞除了各種壁畫、雕塑,也有為數不少的美術展間與工作坊,跟著地圖走,彎進自己大概不會知道的小巷,爬上觀景台,四處張望附近標示的景物,路過的觀光客愈稀疏,愈發的有冒險的感覺。上次這樣緊抓著地圖探險,大概是去吉卜力美術館的時候了,仔細地留意每一個細節,閱讀每個點附註的介紹,找到了對應的實景的開心,像個小朋友一樣。這樣一晃,又是錯過午餐時間的節奏,卻也樂此不疲地穿梭在每一個巷弄之間。
但這次移動超過千里的路程,帶上了大半年的家當,卻意外的無比輕盈。規劃旅行時就先大致算好了每一個地點要安置行李的位子,儘管在每一個城市大都只待了一個晚上,但有旅館的寄放就基本上能讓行李安然到離開前的晚上。而行李真正令人煩躁的其實是城市內的旅行,因為在大眾運輸內大包小包的只會麻煩自己又迷惑他人,在長途運輸上,行李大多能安放在一些合理的地方,反而不會有問題。
不過自己應該會繼續往最小化行李的道路努力。
於是乎走進了一家英文店名的咖啡廳。寬敞的大廳、大面積落地窗讓室內透開,而冷氣的存在包裹著咖啡香,儘管絕對不是自己心中期待的角落咖啡廳的樣貌,但卻是絕對沒有問題連鎖店的安全感。鹽可頌是在甘川看到卻買不下手的,而水蜜桃冰茶除了是天氣所賜,更多的是自己第一眼掃去菜單看得懂的選項。中規中矩的餐點品質,總覺得在首爾去過The Spot Fabulous後對咖啡廳有過高的期待。
後仰,沉入略低的沙發椅中,翻著等會兒的行程,窗外刺眼的陽光,冷氣、檸檬水、空白的下午,構成了完美的不想離開的結論。看著剛在甘川買的明信片,「不然就來寫明信片吧」,原本只打算貼在牆壁的裝飾重新獲得了他原本的意義。
在限時動態放了海岸列車的照片,意想不到的有個韓國的aplha夥伴回覆了:「是我的家鄉欸」,因為鄰近晚餐時間,想說加減問有沒有推薦的餐廳。隔了10分鐘沒有回話,想說是過去一貫的被已讀的節奏,沒想到是出現了一份以各種食物分類並附註評語的清單,直接大感動。在去了餐廳訂位需要韓國門號時,他也二話不說直接借出他的門號(不過可惜的是因為想要把清單上的點能跑多少算多少,結果到那家店的時候離登船時間已經相當急迫了)。原本沒有甚麼期待的釜山旅行,現在卻多了一堆想要補完的點。
「不虛此行」,當時確實有一部分這樣的想法,但更多的是不想面對回程又是爬山曝曬又是等老遠的公車的體驗,所以繼續在亭子賴著不走。
第二次掙扎是要不要去海雲台的海岸列車。沒有注意到可以事前訂票的我必須面臨一定程度的賭注,先在烈日走個幾公里到車站,如果去了發現沒有票了,那就是要走到一個天荒地老到旅館或是折回去公車站。如果是這個結局,加上剛山上山下的體力耗損,真的很想直接搭車回旅館。
所謂的港,與海岸不同,是人造的、帶有目的性的,他被從海與陸的交界中雕琢而出,留下印記。漸漸長大後,心中對高雄港的印象大概也是這樣的轉變,認為他是人造的,熟悉,卻也是遙遠的。港口堆高的,混雜鹹味與鐵鏽的貨櫃,同時,駁二粉刷了帶有年輕氣息的倉庫,撐開白色陽傘。港的意象是那樣的割裂,卻也在概念上並存著。
在海雲台的沙灘上,這座城市的港口散發著party與度假的氣息,空氣隨著海風與音浪湧動著。抵達海雲台的時刻已經昏黃,離開旅社已是入夜,但人們卻在這時才逐漸填滿街道,從車站到海灘的路上,藝人的歌唱聲,歡舞的群眾,街頭雜耍的火舞點亮著夜空,訴說著這座港口的熱情奔放。循著網路推薦的夜景並不特別令人驚豔,但也足夠附近的情侶沉浸在他們的世界中。這是個會讓人聯想到alpha的海灘,我會走過,但不會留下。
走過旅運大樓長長的天橋,窗外是龍門起重機,底下的集裝箱正緩緩的搬運進渡輪中。機件運轉的聲音,柴油燃燒,模糊的煙霧從煙囪蒸出。我想這裡才是釜山最好觀夜景的地點,因為與那段繁華拉出了一段水面的距離。
浪花不高,渡輪轉向,駛離韓國。
看來該派出以小去拿了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