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幽谷;夜楓

看到小學生的朝氣笑顏,走過並木道的銀杏葉落,電車窗外奧多摩的紅葉斜陽。
感覺自己的生活慢慢轉動起來了。

-
連續兩週的school visit看到了小孩不同的面貌。
分別是兩個計畫。第一個是類似ICL的活動,國際學生和本地生一組給國中/小學生教學(或者說交流? 這種計畫在這些地方總是微妙),不同的是教學只發生一次,而只在school visit當天,效果想當然比線上好,但頻率也相對縮減。事前準備的寫教案,與partner約了大概一周一次的討論,意外的是個英文不錯的人,但好像也沒有特別想投入的樣子,有點像自己當初參加ICL一樣,對於本地生在這樣的計畫中不明不白的定位感到困惑,最後乾脆放手當個翻譯。
在orientation的時候老師放了一個台上在教中文用法,台下學生睡的一片的案例。著實有被嚇到,於是準備得還算認真,自認為企劃寫得蠻有趣的,但真的要說有什麼收穫或好不好玩?好像沒有特別的感覺,公事公辦的完成,體驗沒見過的日本國中與他們的學生,大致就結束了。
出乎意料的是沒有特別期待的國小行。
在遞補上第一個行程後,原本想推掉第二個活動,畢竟簡介上看來比較像是單純兒童美語需要一些外國人當些活動幫手。school visit的組成是一群早大的留學生,還有校方派的兩個英文老師引導小朋友。我們這些兩手空空來的傢伙先聽完小朋友們的小報告,給初一些反饋之後,用同樣的主題介紹自己的東西給他們。有著上周的經驗,大概預想了學校的情況,結果在許多方面超出了我的想像。小朋友的熱情像是沸騰的鍋滿溢出來,走在學校的走廊,教室裡好奇的眼神擠滿窗戶,也不乏有上來搭話,用著不純熟的英文努力表達的樣子,完全不是我印象中的小孩子。雖然連續三堂課還是有些吃力,但沒有負擔的跟這群小朋友互動,本身還是挺有趣的。
另外,他們的秩序真的很好,什麼啊真的是我認識的小學嗎?
圖文不符
    題外話,兩次活動遇到同一個韓國留學生。起先是他認出沒幾次出現在漫研社辦的我,在插畫之類的共同話題意外地聊得開,希望之後可以用這個機緣敲開社辦的大門。

-
最近這周沒什麼遇到王桑的局,反而是和之前局碰到的菸酒生們多了些碰面的機會。
星期三的晚上意外的+到了新大久保的韓式料理,雖然兩位前輩像老父母的樣子,但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能有用著熟悉語言的人抱團取暖,果然還是比較沒有負擔的社交模式。不知道是氛圍還是自己在度假模式,難得的一餐吃了兩個小時也沒有特別在意時間。同樣的組合在週末的夜楓也複製了那樣的愜意,算是在東京探索中取得了相對穩定的一種模式。
不過自己依然很雷的遲到了,非常抱歉。
好像怎麼樣都沒辦法改掉不管怎樣都想照著原定計畫走的習慣,感謝兩位沒有埋怨。


-
但單車局的遲到就真的是計畫外了。
單車社拖了一個月的回信,社長是一位一年級的精壯小子,社員則是比預期小非常多的4人同好會規模——老實說,這樣的規模是自己比較適應的。安排了周末的一日訓練,折合是第一次參加的社團活動,看著過千的爬升,對於荒廢的腳來說應該一場不小的考驗。
然後就睡過頭了。
準確來說,當自己以為鬧鐘響的時候,拿起手機,才發現是社長打來的電話。感謝社長沒有直接放生我。說是社團活動,在原定另一位成員因病休息後,其實也只是兩人騎行。一個小時與三次的轉車,走出五日市站便是秋色的自然。社車比想像中好十倍以上,第一次的礫石車體驗比想像中輕盈。沒有開車表,在不被數字綁架的心情下以舒服的速度滑過奧多摩的山間,每一次的回頭都是秋色斑斕。當社長問要不要攻山頭時還擔心著自己會不會爬不上,幸好自己還沒退化太多;而看到當頂的景色與萬山之上的成就感,也更加深了”来て、よかった”。
騎行的距離體感上比想像短,抵達奧多摩後更多的是用單車在探索這個地方。
山間的水壩、坡上的咖啡廳、半廢棄的工廠與眠月線的存在,給旅行的後半不一樣的顏色。心情擺盪在"真虧能找到這地方"和"這地方真的能走嗎"之間,但大抵是有趣的探險體驗。
或許之後也該好好練體力了。

一個人踩在新宿御苑的草地,慢慢地走過秋天的落葉。
想做的事情慢慢地推了起來,儘管都不是正事與宏願,但是是感覺令自己開心的興趣與直觀的,想做的事情。

留言

  1. 老話一句,越來越會拍照了喔,回來要製成遊記出版了嗎?希望之後可以看到您繼續分享那些想做的事情。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東京喧囂旅 JP.003

新地方,老話題

はたちの誓い X タイムカプセル (20歲的誓言 X 時空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