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伊豆
搭著三個多小時的電車,總算抵達了沼津,迎接第一次在日本的摩托車旅程。
-
旅伴的組成是我和單車社社長。一個騎單車一個機車,神奇的是他總是能比我早到下一個集合地點。
早上10:00租完車,到第一個地點時居然已經過了一個小時。從這裡開始發現,就算體感上差不多小綿羊的速度可能遠比自己想像的慢。所以在大瀬崎先吃了午餐。一個面向駿河灣的連島沙洲,小小的沙洲裡面有神奇的淡水池。而在那裏吃了好吃的炸竹筴魚套餐,然後被老闆娘請了很多的橘子,伊豆好多好吃的橘子。
接下來繞過出逢い岬後開始爬升,準備進入西伊豆スカイライン 。這是一個在稜線上蜿蜒的公路,望眼無際的高原與褐色植被,遠處的駿河灣與富士山。原本預計在這邊和社長會合,「西伊豆スカイラインは良いぞ〜、急がなくて良いからねー」,社長留下了這句話,在午餐時先滑走了。
-
下山後開始趕路,除了要和社長會合,更想要在黃金崎看夕陽。
風一如既往地強,海浪打在岩石上揚起白花。看著日輪漸漸沒入海面,黃褐色的馬頭岩在夕照下更顯金黃。
於是接下來趕往Guest house的路程就是摸黑了。
-伊豆的Guest House 們
這次在伊豆,原本考慮著要露營還是訂Guest House,最後選這個真是太好了。
訂的都是最便宜的屋子,所以都在一些交通極其不便的山裡面。取而代之的是,原本六個人共用的房間,可以被我們包場。
兩天在抵達時都已經入夜,但到達門口,可以看到溫暖的光和老闆出來迎接的身影。與市區的Guest house常常最後check-in時間過後員工就會各自返家,這裡的老闆真的住在這棟屋子裡,更加有民宿的感覺(甚至在lobby可以看到老闆穿著睡衣準備熄燈)。有浴缸的浴室與暖暖的被窩,木質的房間有種橡木的香氣。總是附廚房也是Guest house 的一大好處。在沒有超商的市町,來的路上超市買點食材便可以在夜裡做點小消夜,一邊圍著爐火或暖桌,烤著棉花糖,和老闆閒談或聽著其他旅客的故事。
總覺得越來越喜歡Guest House了。
-
隔天的一早先是回到了堂ヶ島,昨晚夜路中甚麼都沒看清楚的地方。
作為第二季主視覺的取景地,堂ヶ島算是搖曳露營在伊豆的大本營,甚至觀光所直接放了一台痛車在海岸邊。
在這之外,這裡也是連島現象、天窗洞之類,算是西伊豆大景點的地方。
-
下田則是一個希望可以再訪的地方。
作為幕末最早開港的港口之一,這裡的味道有些像門司與橫濱的混種。高原直落港灣,小小的腹地擠滿了平矮的和洋混合建物。港邊停著一艘復刻的黑船,似乎當作遊覽船使用,航過島上小小的鳥居。在繞過地質教室的西伊豆後抵達這裡,彷彿不同的世界。
-櫻花們
在這個時間來伊豆,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早開的河津櫻。
進到東伊豆後開始可以發現櫻花的蹤影。路邊的休息站擠滿了人與櫻花、爬坡的路有著櫻花的小小隧道、河津的祭典裡各式櫻花的食物。小鎮染上了粉紅色的氣息。
-伊豆的三座山
達摩山 |
達摩山在西伊豆スカイライン的路上。伴隨著強勁的似乎要把人吹倒的風,慢慢地爬上山頂。除了遠遠的眺望富士山,前後延伸的公路與稜線步道也讓這裡彷彿歐洲車廠會拍形象影片的地方。
大室山 |
拉了遠遠的車,在針葉林滑過小木屋與無法會車的窄道,最終到了一片濕地高原。遠近與植被在大地的畫布上拉出不同的顏色,如同帆布拼接在一起。在那之上,是要徒步前往的三筋山。作為這次旅行的最高峰,那景緻大概是這次旅途最難忘的。放眼望去,從方才高原的拼布,山間海畔的城鎮集落,到遠遠的太平洋洩洩光。背後還有更高的山,而路上插滿了小風車,捕捉著山稜的強風。
知道來不及趕去動物園了,索性就躺在草地上。望著青色天空,播著搖曳露營的ost,恰好的溫度與陽光,想像中的光景化做現實。
作為巡禮的一站,門票比想像中貴了不少,但作為一個動物園確實給了不同的體驗。園中以中小型動物為主,有趣的是幾乎以放養的方式,可以看到孔雀從樹枝上飛過,袋鼠在步道散步,以及最有名的水豚泡澡。到處都有可以餵食的互動裝置,因此動物們親人的不可思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