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更有自信嗎?

     從三浦半島騎車回來,溫熱的酒,曬傷微微發燙的皮膚,有點累又有點放鬆的身體。

    首先是本周我在聽:HALVES - 嫌々 Covered by 理芽 / RIM

    每過一陣子就會突然出現中毒歌曲,決定順著週記記錄下來。希望我下次會記得要繼續。

-

    應該是某次和菸酒生們的聊天,老樣子的關於謝的感情觀(與扭曲)以及一些相關的東西。大概就是這個語境下,有時候會被說「你其實條件不差」「你可以更有自信一點」。

    照這樣說應該算兩個命題?嘛。

    對於所謂「條件」是迷茫的。大概來自幼時教育的某個方針,說著「想受歡迎就要充實自己!」而某種程度上是相信的,因為這樣就可以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同時宣稱:「阿反正這個點數會順便拉起來啦」然後繼續逃避。但條件的代換率不是絕對的。其實不覺得自己「條件」差,但問題是"對於什麼"的條件。我有技術上需要比較高分數才能拿到的學位,但不代表我把這張證書丟到哪間公司都能橫掃offer,same token,就算我對現在的生活與持有的事物感到滿足,也沒意味著人就會自己被吸引過來。

    所以,「我可以更有自信嗎?」一直以來不喜歡把話說死,自信地宣告某個目標的追求。是賭徒論證的結論,也是害怕失敗的小雞,因此形成了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自信,但對能否達成目標感到不安。最終的實際動作大概是「能不能不確定,但會努力看看」,意外地覺得這樣的方針挺適合的。

-

    所以怎麼突然講了一堆概論?因為最近終於感覺這個方針終於擴展應用到社交與相關的自信了,可喜可賀。

    一直以來認為旁人眼中的自己,大概是沒甚麼吸引力的傢伙。自認"有料",但在社交上也只會產生某種如工作般的交集(回頭望向從系學會到學生會的公事公辦)。而在面對自己認為"高一階"的人,也會覺得這些東西他應該看不起。所以形成了某種防衛機制,門沒鎖,您可以自己開,但我不認為裡面有什麼有趣的東西。
    也因此,沒什麼勇氣敲別人的門,因為好像沒有適合的伴手禮。

    或許是燙了個頭髮在潛意識上覺得自己"有吸引力了",也或許是菸酒生們的雞湯真的有用了,總之在某種程度上顯得「自信」了。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單次活動後換了個連絡方式,以過去的經驗大概就是堆在好友清單中直到某天看到帳號還想不起是誰,所以決定敲看看,看看會怎麼樣;跟泰地先生約TRPG,也漸漸意識到不是所有自己有興趣的事情都是「求」別人,興趣的雙向奔赴是確實存在的;說服單車社等我趕完報告再決定去哪個地方,在可以調整的範圍內麻煩別人是可能的,而這也不一定會造成誰的傷害。所以這種自信,好像更類似於「可以這麼做」與「失敗了也沒關係」而形成的願意敲敲門的自信。

    但或許某天受了點挫折又會跑去寫人類怎麼這麼難也說不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東京喧囂旅 JP.003

新地方,老話題

はたちの誓い X タイムカプセル (20歲的誓言 X 時空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