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隱藏成本
這大概是最沒有期末感的期末周了。選的大多是semi課,不只沒有期中,沒想到連期末考是一個都沒有,或許是平常有努力讀paper的任務獎勵吧。有三個口頭報告但也沒什麼緊張感,越來越本質論的認為報告就是用個5~10分鐘把想講的東西說完,而老師們也確實沒給什麼壓力(except one)。也漸漸的摸到寫學術報告的感覺——在早大學到最多的居然是報告寫法嗎——終於能對報告類做時間管理真的太好了。比起考試給人的壓力,能看到進度條在推的狀態還是令人安心(當然,動筆前總是有些關口在拖延就是)。
因此,在這個留學生活的尾聲,隨著許多課堂最後一次上課留給大家寫報告,居然意外快湊出了一周的空檔,比學期中還有餘裕。真不虧是交換,或者應該歸功自己難得超前進度有實質回饋,畢竟以前考試就算提早念完,也只是再念一遍——現在則是可以提早期待去哪裡玩。
-
好的,接下來是本週在聽:つくるの歌
對,我終於找到design ah 的合法音源了。沒有辦法配畫面很可惜就是了。
-
這周又嘗試了斷網挑戰,這次是乖乖地連電腦手機都沒打開。
為什麼又來試了一次呢?主要是這東西出現在祈願了。為什麼當時會寫上去呢?「在兩年前曾經試過一次24H的挑戰,但並不完全,只斷網路而沒斷3C,體感上只多了麻煩而沒太多心得。這一次要做得更徹底,音樂用二手CDplayer、地圖找看看旅客中心的小手冊,推薦的餐廳找當地人問,看要露營或爬山健行,總之離開需要網路的世界。」說是這樣,但其實在預計實施的前幾天已經完全忘卻當初的動力了。
不過說好了就是說好了,配著要去府中的搖曳露營決定了斷網挑戰。這次沒有事先公布,也因此沒有和上次一樣期待著會不會有訊息冒出來,唯一的掛心是遲到了沒辦法通知,以及隔天還沒敲好的局會不會爆炸。比起2年前那種渴望被看到的特立獨行(或許也是因此,看到別人說自己要斷網反而會小小的躁,好像自顧自的耍帥結果害人聯絡便麻煩 的這樣一個自我厭惡),這次的斷網反而更像種例行公事,因為寫上去了——像手機送修一樣——的自然,不對,手機送或電腦修時總是慌慌張張地尋找替代,總是在盡可能地維持routine。或許是因為都規畫好了吧,其實實際走下來也沒有特別的不便;也或許是因為有經驗了,沒手機大概會遇到的情況也就能設想並應對了;也或許是因為有約人見面,所以沒有斷了網就沒有社交接觸的感覺。大抵還是走著前一天找好的路,看完搖曳露營的小電影,然後跟著朋友到原本不在預定的酒吧。真要說有什麼改變,可能是CD要換比較麻煩,所以拿下耳機的時間變多了,能聽的到夏天的蟬聲。
但之所以能這樣,大抵是把東西往前/往後推了。事前的規劃以及工具的準備、隔天的報復性用網則像大運動後的爆食。小時候聽爸媽怨嘆:「現代人沒網路就活不了了」,結果現在可能還真的是這樣。報告已經全部電子化,斷網的時刻反而完全沒法推進作業而成為意義上的放假日;明明已經有六張CD,卻還是在回家前就全部聽了一遍,膩了;地圖也好SNS也好甚至相機也是,這些功能沒有因斷網而發現是身外之物,只是回歸了更加原始的方式,或以一種外包的方式,隱藏了起來。說到底,可能就是自顧自地對斷網有某種田園式的想像,實際實行下來發現不如自己想的美好就開始找理由。延長成一個禮拜是不是就有可能可以避免那樣的外包?算了吧,那可能更像種修行。
話說搖曳露營的小電影意外的有趣,播小電影的鄉土博物館也意外的有趣,看名子就小瞧他們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