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記行,與山間雜記:關於這些日子在日本的戶外
從大井川的單車solo露營,休一天後接著富士山上,又再休一天後就是島波海道的單車。現在的我應該有突破環島時的體力巔峰。 - 首先來點本週在聽: 四季回生 Akasaki 的新曲,這幾天私巴尼法的良伴。 其實同時還有另一個是羽衣老師的新曲,但那就單純是因為動畫做的太好了。 - 好久沒有寫單車紀行了。大二時確實越來越少騎車,但這一年跟著單車社的步伐,與聖地的動力,倒是陸陸續續騎了不少。之前懷疑會不會對單車「膩了」,現在看來,或許只是想要探索一些新的道路,畢竟單車對我來說依然更像是旅行的工具,而想要二訪三訪的旅行先依舊沒那麼多見。 在這裡的單車行程主要有兩種:社長主揪的團,以及私心想去的揪。前者都是些爬升的過分的計畫,對我這個旅行向業餘愛好者而言,上學期還覺得新鮮,但慢慢那個訓練的作業感就飄出來了,尤其東京近郊的山就那些,還得每次都費一兩個小時移動到出發點。景色漂亮歸漂亮,但看多了之後,每次出團的記憶有點都有點糊在一起。不過也是拜這些訓練所賜,除了體力之外,旅行的方式有開拓了不少,例如意外到處可行的輪行,讓兩鐵的行進方式成為了後來搖曳露營巡禮的定番(也讓拆車收袋的速度從20分鐘的一團沙成功壓到2分鐘內的快速趕車);而以前盡可能輕量化的背包,也在鞍馬袋的配置(以及體力的加強下)逐漸解放更多可攜物品;更重要的是,找到一小撮一起騎車的車友。比起台大那邊的大團,自己果然還是比較喜歡人少少的同好。 尾道:山陽本線 至於自己私心揪,大多都是一泊起跳又交通不便的地方。第一次把車借出來,大概是春假尾聲想去諏訪湖的時候。來日本前原本想著是要租車去晃晃的地方,但到頭來好像沒有組成團,看著聖地的高ボッチ高原,「不然就騎車吧」,這樣想的。那個時候還有騎車當作運動的念頭。以一個超時的節奏與不足的補給上了山,看著地圖說24公里覺得綽綽有餘是當時的信心過剩,玉石公園看完夜景結果手電筒沒電則是準備不足。不過就是那樣的操勞與初春微冷的天氣,讓結束後的溫泉泡得特別舒服——因此錯過終電則是後話了。 大概就是這種之後,發現單車社的車與鞍馬與露營裝備可以很輕鬆地借出,開始把社團倉庫當自己家地下室了。 聽到某次出團辦在霞之浦,覺得社團的人怎麼都這麼願意在日歸行程跑那麼遠,於是個人加碼前一天去日光看花看...